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回自動化系列展首頁 |回【2024台中工具機展】首頁ENGLISH下載APP網站導覽
 
 
 
搜尋
  關鍵字:
大會最新消息一覽表
【產業新訊】第11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 揭曉 成大機械所林佩君獲金質獎 臺科大曾子瑜與臺大林昱辰分獲創作獎 2015-04-14

【戴辰╱撰稿】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Hiwin Thesis Award)第11屆已於2014年12月27~28日進行激烈的決審,最終得獎名單出爐,成功大學機械所林佩君研究生與陳國聲教授以「雙軸式材料測試系統之設計與實現及其在橡膠軸承之應用」奪得金質獎、獲得獎金100萬元;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陳宗慶研究生與宋震國教授以「液靜壓旋轉平台設計」獲得銀質獎、獎金80萬元;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徐英綺研究生與王安邦、李世光、江宏仁教授則以「動態線掃描頻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即時監測塗膜品質之研究」獲得銅質獎、獎金60萬元。
 
上銀科技多年來持續與國內外各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成效良好;為鼓勵大學青年投入機械工程研發創新,厚植台灣機械產業競爭優勢,上銀科技自2004年起舉辦「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每年投入超過1,200萬元,總投入金額逾億元,倍受國內機械業與學術界重視及讚譽,已被譽為機械業的「諾貝爾獎」,也為政府高層所重視,本屆頒獎典禮邀請到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顏鴻森政務委員、教育部吳思華部長、經濟部沈榮津次長,蒞臨致詞與頒獎,嘉勉得獎師生。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第1~11屆累計參賽論文共1,107篇,得獎篇數共192篇,得獎師生共411人次,1~10屆得獎的論文中,已有41篇獲得企業運用,93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上,足見這些獲獎論文已有相當高的水準。除高額獎金鼓勵與公開表揚之外,上銀科技為提升得獎師生的國際視野與涉取國際精密機械研發技術,還出資安排各屆得獎師生前往日本參觀兩年一度的工具機大展(JIMTOF),並參訪日本指標性大廠。希望獲獎師生在參訪中能獲取他國精密機械產業之特長,讓國內的青年學子未來投身於產業後能將研究方向與國際接軌,並與日、德等精密機械科技,一較長短。
 
自2013年起新增設之「傑出創作獎」獎項,鼓勵青年學子能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鼓勵可以商業化具創新性的成果。本屆參賽論文整體質量均較去年高,共有21篇進入複審,9篇進入決審,錄取2篇,分別是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曾子瑜研究生與郭進星、許維君教授以「抗重力雙姿態下肢癱瘓病患肌力訓練輔助器之設計測試評估」與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林昱辰研究生與林沛群教授以「可變與自順應外形多感測器夾爪之開發與其在多外形與多尺寸物件自動化取放任務之應用」,各頒發獎金120萬元。
 
精密機械產業
 
國家競爭力根基
 
精密機械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產業,精密機械不發達的國家很難維持其長期競爭力,所以工具機叫「工作母機」,為了吸引人才往精密機械領域發展,上銀在行有餘力時積極投入產學合作、舉辦碩士論文獎、博士論文獎,為精密機械產業發聲,同時改變了SCI論文是得到博士學位或教授升等唯一衡量指標的習慣思維。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逐漸看到成果,2013年底台中高工、台灣科技大學與上銀科技簽訂產學攜手合作,學生還在實習期間,月薪就有3萬元,去年台中高工機械系跟電機系的錄取分數成績超越台中一中,可以看得到青年學子對這個產業開始有興趣。
 
台灣企業要轉型升級必須要往高附加價值的路來走,上銀科技願意盡棉薄之力,繼續鼓舞更多年輕學子與教授投入精密機械領域,促使台灣產業轉型與升級加速達成。
 
只靠量產的時代已經過去,高附加價值的時代來臨!
 
人才不分性別
 
產學無縫接軌
 
11年前社會各界包括政府,都還沒有體會到產學落差的嚴重性,一直到這幾年,政府才開始大力投入,但是我非常欽佩卓董事長的遠見,在11年前就知道要創立這個獎項。
 
從得獎影片可以看到,沒有一個獎是紙上談兵或只做電腦模擬,要有很多實作,才符合這個獎的期待。金、銀、銅的得獎人,有兩位是女性,上銀的總經理也是女性,所以機械領域絕對不是過去所講的黑手,不適合女性。
 
我相信,不論是男生或女生,只要是優秀人才,一定有發揮空間,期許大家一起努力將各個產業領域的產學落差補起來,讓業界與學界可以無縫接軌。
 
翻轉機械教育
 
發展台灣Maker
 
謝謝上銀科技長期對教育的關心與支持,因為上銀科技的努力,根本的翻轉機械教育在台灣發展的路徑,不但在自己的領域中有非常傑出的表現,還運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台灣的教育,在此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產學落差」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課題,教育部正在積極努力幾個工作重點:一、是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鼓勵教授將論文轉換成技術專利,對產業界有直接幫助;另外像產業專班的設置,一方面是給年輕人有進修工讀的機會,一方面也幫助學校培養出有實務經驗的學生,目前已到技職階段。
 
去年12年國教正式上路,希望培育出五育均衡、適性揚才,給孩子更多的自我認識,選擇一條最適合的學習成長之路。
 
這幾年來,全世界的產業發展,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興產業的類型正快速興起,強調製造者(Maker),相信台灣在這麼好的機械業支持下,台灣在Maker這個領域將有更大的期待。
 
研發商品化
 
創新傑出典範
 
機械是工業之母,我國的機械產業在產、官、學各界的努力之下,去年的產值約9,800億左右,外銷方面約6,300億左右,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如何來健全發展,有兩個關鍵,第一個是Controller(控制器)要自製要國產,第二個是Cloud IOT(雲端+物聯網)時代來臨,智慧化的應用,尤其是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政府也提出生產力4.0計畫,整合機械業界產、官、學各界大家一起來努力提高國家的產業競爭力。
 
感謝上銀科技多年來始終不變的心意,在卓董事長積極倡導產學合作下,「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讓產學能密切接軌,尤其創作獎鼓勵投入商品化實作之論文及研究,為我國的機械產業創新發展來努力,實為國內產學合作的傑出典範。
 
影響力擴散
 
帶動學界創作潮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在學術界已產生擴散力。
 
主辦11屆以來,得獎論文的系所,不僅包含機械系、電子與機電研究所、動力機械所、車輛研究所,還包含應用力學研究所、工程科學研究所、河海工程研究所、電機系、自動化系、光電與材料研究所、微機電微系統、奈米與微系統研究所、製造科技研究所、系統資訊、製造資訊研究所,涵蓋的範圍不僅僅是工學院,還包含電資學院以及農學院的農業機械研究所。這樣的擴大,代表「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已引起大學相關研究所的注意與投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
 
獲獎難度高
 
引領技術提升
 
工具機研究已成顯學第11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有來自27所大學,106篇論文被推薦送審,進入複選有48篇,進入決審有29篇,最後15篇得獎,能獲獎的論文大概是當年度總畢業論文的前2%,難度非常高。
 
卓董事長在致詞中提到,工具機是精密機械之母,在十幾年前工具機研究是非常冷僻的項目,學生研究非常少,教授也很少做,因為確確實實要有成果,若要應用到產業界,常常要花十幾年的心血才會有論文;透過上銀科技的推廣,帶動工具機研究,現在各個大學,工具機研究不再是冷僻的項目,反而是個顯學,這對我國產業的技術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機械尖兵
 
勇於接受挑戰
 
感謝上銀科技卓董事長設立此國內機械碩士論文的最高獎項,這個獎項成立迄今11年了,對於提振與激勵國內機械學術界的研究水準,有重要的貢獻。
 
機械在任何產業一直都扮演無名英雄的角色,是促進國家整體經濟與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展望未來,不管是在技術升級,產業規模提升,以及支援其他產業發展上,我們所教育出來機械工程的學生,是不可或缺的,未來我們國家面對的挑戰只會更艱鉅,如何盡一位機械人的本分,貢獻所學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責任與挑戰,希望藉由上銀科技舉辦論文獎的影響力,激勵我們未來的機械尖兵,勇於接受挑戰。
 
【2015-04-14/經濟日報/A20版/產學交流】

• 相關檔案:
• 相關連結:

<< 回大會最新消息列表